10月9日,记者从中国海洋原油总公司(下称“中海油”)官网获悉,2013年,该公司在中国近海将推出25个区块,供其与外国公司进行合作。
据中海油公布的信息,这些意图合作开采的区块既包括渤海湾、东海等传统的近海油气区块,也有南海海域多个待开发区块。其中,后者更是占了本次开放区块的大头。
“寻找国外公司合作,实际上是全球能源开采的大趋势之一。”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一方面,中方能借助外方的资金和技术,共担风险;另一方面,从长远看,可以保证中海油的产量,乃至中国的原油供应。
南海17个区块寻求合作
去年以来,中海油一直在积极开放油气区块,寻求与国外公司的合作。去年4月,中海油总公司就与意大利埃尼石油公司就南海30/27深水区块签订产品分成合同,进行深海探油。英国石油公司(BP)今年7月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继取得了南海42/05和43/11两处深海油田区块的“参与权”之后,又获取了南海珠江口盆地深水54/11区块合作开发的合同。
与此同时,为了更大规模地开采中国近海的油气资源,去年6月23日和8月28日,中海油两次在官网推出油气区块招标的信息,共涉及35个区块。
如今,中海油又一次公布了区块招标的信息。公开信息显示,中海油本次渤海湾开放了两个区块,东海开放了3个区块,南黄海也公布了3个区块信息。其中,这些区块大多属于浅水区块,水深20米-60米。
“浅海油气开采一直是中海油的优势,此次开放的目的,更多地还是加快这些区块的开发,保障中海油的油气产出当量。”林伯强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说,“相较而言,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中国要加强的还是深海油气区块的开采。”
事实上,在本次中海油公布的信息中,像前几次一样,南海的深海区块一如既往地成为了“大头”,共列出了17条资料。其中,面积最大的是55/12区块,位于鹤山、长昌凹陷内,面积6498平方公里,水深达1500-3000米。面积最小的是29/27区块,位于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内,面积740平方公里,水深700-1000米。
在林伯强看来,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寻找国外能源公司合作是对的,“一方面,国外企业确实有技术上的优势和操作经验;另一方面,中海油也可从中进行借鉴,为未来的单独开发做充分准备”。
保障原油供应
对于上述举措,昨日有外媒分析称,邀请外国公司参加数量空前的中国近海深水区块的招标活动,是中国为提高国内石油产量所做的尝试,“因为过去十年中国石油产量增长缓慢,而能源需求大幅上升”。
《华尔街日报》数据指出,2002年以来中国原油产量年均增幅仅为2.2%,但据美国政府预测,2013年和2014年中国的原油需求都将增长约4%。
“一旦公开招标的区块得到开发,确实将保证中国的能源供应,改变过于依赖进口原油的现状。”林伯强认为,“站在公司运营的角度,这实际上也是合作共赢的举措,中海油获得资源,国外能源公司取得市场信任。”
不过,《华尔街日报》称,中海油每年都会通过招标方式向外国公司至少开放十几个近海区块,“但应者寥寥,因为缺乏这些资产质量的信息,且开发成本高昂。以深水油井为例,钻井成本可能超过10亿美元”。
而中海油董事长王宜林去年7月的表态是,“在南中国海海域对外联合油气资源开发招标进展顺利,包括美国公司在内的企业已表示有意参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