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展会新闻

刘毅军:培育天然气市场要重视利用模式转型

时间:2015-08-11 10:59 来源:susankoo 点击:

近两年来,我国天然气市场发展速度明显放缓,供需形势日渐宽松,供应过剩风险加剧。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去年全国天然气消费增幅为5.6%,创10年来最低;而今年上半年,全国天然气消费增幅仅为2.1%,进一步大幅下滑,延续多年的“以产定销”模式,一变为“以销定产”。如何培育并壮大天然气市场,关系我国天然气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天然气作为优质高效的清洁能源,是现阶段优化我国能源结构、防治大气污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最现实的选择,长期以来受到政府及有关企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2004年至2013年,我国天然气市场迅速扩张,除政策因素外,主要得益于两大因素:一是天然气具有显著的价格竞争优势,当煤炭、石油等替代能源价格上行时,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压低了气价;二是宏观经济保持高速增长,刺激了能源消费需求。

当前,天然气市场不景气,同样是受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天然气价格两大主因影响。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加大,导致包括煤炭、电力等在内的整个能源行业需求不振,天然气市场无法独善其身;另一方面,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以及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下滑,天然气的经济性优势被削弱,与煤炭、石油等替代能源相比,天然气在车用、工业用及发电等领域基本丧失经济性,导致部分地区出现“气改煤”“气改油”等逆替代现象。

作为市场经济的指挥棒,价格对于天然气市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能源需求整体疲软。以电力需求为例,今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3%,为2010年以来同期最低。由此可以判断,单纯依靠下调气价,很难快速刺激天然气消费需求,拓展天然气消费市场。

因此,有关三季度国家发改委可能下调气价的传闻,如果成为现实,其首要目的当在于探索完善市场净回值的定价方式,建立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的动态调整机制,至于对天然气市场的影响,短期内不会特别明显。今年年初,我国非居民用天然气实现存量气与增量气价格并轨,目标要与可替代能源保持合理的比价关系,但并未像成品油定价机制那样,明确包括调价周期等在内的具体调整机制。其后,进口燃料油、进口液化石油气(LPG)等可替代能源均价都有较大幅度下滑。三季度倘若下调气价,主要用意还在探索既能反映与可替代能源的合理比价、又能反映我国天然气开采和进口成本的气价动态调整机制。

实际上,受我国具体国情,包括国内资源开采难度和进口天然气成本等因素决定,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气价还将处于相对较高的水平。即便是已经实现市场化定价的那部分气量,目前来看,价格也不太可能大幅下降。因此要像美国那样,依靠低气价推动天然气市场快速发展是不现实的。

基于这一国情,未来我国天然气市场的发育和壮大,从行业外部看,有赖于宏观经济形势趋好,以及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从行业自身看,必须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和进步,不仅要持续降低天然气生产供应成本,也要加快优化天然气利用结构,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从而尽可能地抵消高气价的影响。这方面,日本的经验值得借鉴。

日本能源利用可以概括为“高入高出”的模式,即能源高价、产品也能卖出高价。由于国内资源匮乏,日本石油、天然气等主要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都很高,进口价格居高不下。但在一段时期内,日本汽车、家电等产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极具竞争力,较好地疏导了能源价格压力。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天然气利用要抓住这一时期,向竞争力更强、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调整转移。

除此以外,还应着力提高天然气利用效率。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为治理雾霾,加快“煤改气”进程,但对天然气的利用都属于应急性的,能源利用效率并没有得到大幅提高,因此对气价特别敏感。今后,要高度重视能效技术,比如在天然气分布式技术上,进一步提高能源梯级利用等级,以及匹配度、智能化水平等,将能源真正“吃干榨尽”,从而提升用户的用气能力和价格承受力。

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反过来对天然气发展构成压力。因此,我们既要看到,技术进步有利于扩大用气空间,同时也要看到,新能源技术的发展也将对气价形成新的压力。这方面未来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