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进行解读。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指出,我国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结构化亮点纷呈,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增势强劲,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装备制造迎商机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日前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我国将与周边国家“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并强调,要“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李朴民表示,“一带一路”、“京津冀”和“长江经济带”等新增长极和增长带加快成长,已经由顶层设计转向专项规划与具体实施并进,一批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以及重大合作项目已经启动实施。
相关数据显示,仅在油气管道方面,受“一带一路”和国内需求叠加影响,油气管道相关公司业绩已经开始回升。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中国能源领域已经和亚洲、欧洲等地区和国家展开合作。作为“一带一路”构想的着力点,能源装备制造业也迎来新商机。发改委去年年底提出的七大工程包建设将提速,油气管网作为重要组成部分,有望获得先发优势。随着国内重大能源通道建设的推进,油气管道需求量将加速释放。在中俄、中巴等重大能源工程的推动下,我国油气管网设备也迎来走出去机遇。
据悉,中国石化新疆煤制气外输管道工程(以下简称新粤浙管道)环评公示已完成,为后续招标建设做好铺垫。从将要或正在启动的工程来看,新粤浙管线总投资1590亿元,线路8372公里,预计拉动主干线管道需求量为420多万吨,支线加城市管网的需求量是主干线的4倍至7倍。另外,西气东输四线工程总投资360亿元,目前已开展前期工作,预计拉动油气管线用钢量100多万吨。目前参与大型招标体系中的企业仅10余家,总体产能为700万吨左右,供需结构相对平衡。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指出,中国煤炭逐步减少使用,将推动未来中国石油、天然气消费快速上升,能源结构调整为石油石化技术装备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市场。同时,非洲的崛起为石油石化技术装备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有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2.5万亿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和海洋石油技术装备潜力,这也为中国的石油石化技术装备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
专家表示,“一带一路”在拉动能源投资,为装备制造业带来市场的同时,也要求石油装备制造业必须加速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
逐步实现国产化、自主化
记者了解到,2013年,我国装备制造业产值规模已经突破2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超过三分之一。其中,石油装备制造业工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成为国家石油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力量。
尽管我国石油石化装备业发展势头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国产装备的国内市场满足率还不足60%,在油气重大技术装备领域,这一比率甚至更低。
近年来,我国石油石化装备逐渐呈现国产化、高端化等特点。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表示,推动石油石化装备国产化与自动化,对保障国家能源产业安全、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意义重大。他指出,如果关键设备完全依赖进口,我国在价格商定中就处于被动地位,在整个装备制造领域,高附件值技术设备甚至占到总利润的80%。如果长期这样下去,不仅有损我国经济利益,甚至威胁我国能源安全。此外,提升石油石化装备国产化与自主化,还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助于拉动整个石油石化技术水平。
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理事长周守为表示,国产石油装备逐步赢得国际市场认可,中国企业“走出去”将获得更广阔的空间。为此,要努力造就一批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处于关键环节,具有产品、资本和技术竞争能力的石油装备骨干企业,加快走向国际市场。还要加强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通过“绿色制造”,大力发展高技术、低能耗、安全环保的石油装备,提升中国制造业的成色与品质。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指出,要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石油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满足海上石油勘探开发等新兴领域的需要。
另外,我国石油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天然气、页岩油气等的开发利用成为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举措。中国社科院研究员徐小杰指出,继续提高我国石油石化装备自主化水平,是确保我国天然气行业长期平稳发展的途径之一。
据了解,国家能源局正在重点组织和实施天然气液化、海洋工程装备的国产化工作,要求石油和化工装备制造企业重点要完成尚未实现国产化的石化装备的攻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其中,陆上油气田勘探开发要大力发展能够满足沙漠、戈壁等特殊地区需要的技术装备,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所需的高端装备制造要瞄准智能化、自动化石油和石化装备;非常规油气田勘探开发中煤层气、油砂、油页岩等技术装备也要取得重点突破。不少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企业在提供页岩气开发整体解决方案及其配套设备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