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展会新闻

中俄天然气最终协议的达成是大势所趋

时间:2014-05-21 09:33 来源:yueyue 点击:

正在上海举行的中俄高层会面中,外界高度关注的中俄东线天然气项目并未签署最终协议。分析人士指出,最终协议的达成是大势所趋,但仍然需要一定时间。

俄方在两国领导人的会谈中表示,双方就东线天然气项目价格谈判取得重要进展,愿本着互利互惠原则同中方尽早达成最终协议。

中国与俄罗斯20日签署的联合声明提出,建立全面的能源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化石油领域一揽子合作,尽快启动俄对华供应天然气,以开发俄境内煤矿和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等方式扩大煤炭领域合作,积极研究在俄建设新发电设施,扩大对华电力出口。

2013年9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通过东线管道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框架协议。该管线将每年对华供气380亿立方米,预计将于2018年开始供气。

这条管线将与已经投运的中俄原油管道一起,构成中国油气进口东北战略要道上的天然气进口大动脉。

“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的难点不仅仅是价格高低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天然气定价公式如何确定,是和石油价格挂钩还是和地区液化天然气(LNG)价格挂钩,是否考虑预付款因素等。”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俄罗斯研究所所长冯玉军说。

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从启动以来,历经十余年之久。管线的走向、资源的落实、乃至价格如何确定,都成为谈判的焦点。期间,国际地缘政治格局不断变化,国际能源市场剧烈变革,中俄两国内外部因素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之一,一个是潜力最大的天然气市场,中俄能源存在很强的互补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谈判就可以轻易达成。”中国石油大学教授刘毅军指出,中俄天然气贸易谈判涉及对亚太市场定价权的争夺,并将对未来亚太地区天然气定价机制产生重要影响。从大环境看,国际天然气市场正处于剧烈变革中,但格局尚未完全明朗,双方仍存在一定的战略观望考量。

为治理严峻的大气污染,清洁的天然气已成为中国推动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重要选择。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统计,2013年,中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167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3.9%,成为世界第三大天然气消费国。天然气进口量同比大增25%,达到530亿立方米。对外依存度达到31.6%。

对于俄罗斯来说,北美页岩气产量的大幅上升,使俄罗斯管道天然气在传统欧洲市场遭遇冲击,俄罗斯长期坚持的与油价挂钩及照付不议的定价共识趋于弱化,俄罗斯正逐步把目光转向亚太市场。

从国际天然气市场看,近年来,以北美为代表的全球“页岩气革命”带来国际能源格局深刻变革,国际天然气市场开始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此前相互分隔、互不隶属、缺乏统一运作的分裂市场也逐步走向一体化。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能源研究员陈卫东指出,在能源转型及能源多元化的今天,美国由天然气进口国转变为天然气出口国,伊拉克石油产量增加、伊朗制裁松动、北美油砂及深水油田开发,中国等国家大力度开发页岩气、煤层气等非常规油气资源,都将逐步改变全球油气供给的大格局。

对于中国来说,由于国内天然气价格尚未完全市场化,这使得中国市场对于天然气价格的承受能力较低。俄方若希望在亚太市场分享与欧洲相似的定价水平,从区域经济的发展看,难以达到。

可以明确的是,在未来的国际天然气市场中,市场的力量将越来越强,天然气市场将不仅仅取决于卖方,也越来越取决于买方。买卖双方都面临多元化选择,而市场将是主导力量。

“中俄建立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的提出,说明中俄能源合作的愿望进一步提升。但体现在贸易谈判上,还是要一分钱一分钱地讨价还价,最终要靠市场来说话。如果双方都能从未来国际能源格局变革的整体趋势出发,中俄能源合作将更有战略性、长期性并更加稳定。”冯玉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