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展会新闻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更加审慎理性

时间:2013-10-24 09:47 来源:susankoo 点击:

中海油22日宣布,该公司以联合投标体成员的身份中标巴西海上桑托斯盆地的利布拉油田。

据了解,该区块面积约1550平方公里,水深约2000米,为全球最大海上油田。据巴西国家石油管理局估计,利布拉油田的可采资源量为80亿-120亿桶原油,高峰日产总量可达140万桶。

中海油称,作为联合投标体的一员,该公司持有10%的权益,其他合作方巴西石油公司担任作业者并持有40%的权益、壳牌持有20%、道达尔持有20%、中石油持有10%的权益。

今年2月,中海油刚完成对加拿大石油公司尼克森的收购。这笔收购耗资151亿美元,是中国企业迄今为止耗资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

“出海找油、找气,中国石油企业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表示,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已成为中国经济界的共识。

借助页岩油气开发的成功,美国本土油气产量不断上涨,正在从油气进口国向出口国转变。而中国的石油、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却显示着日益加大的态势。随着中国能源需求不断放大,石油企业海外收购的步伐越来越快。

经过近二十年的摸爬滚打,中国石油企业的触角逐渐遍布中东、澳洲、非洲、欧洲、美洲……随着一个个新项目收入囊中,中国石油企业海外版图不断新添“城堡”,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坚定,决策判断也更加审慎、理性、成熟。

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坦言,近年来,中国石油企业正在大步“走出去”。符合国家战略和企业发展方向的海外收购是值得鼓励的,但企业也清楚地认识到全球油气并购的风险正不断加大的事实。

近年来,很多国际大型油企由于资产组合需要,正在出售其在非洲、南美等地的资产。但这些地区的政治动荡风险、文化背景差异以及资产国有化风险都不能忽视。另外,很多资源国的资源民族主义情绪高涨,更为企业开展并购和日后运营管理增加了难度。

在近二十年的出海寻觅中,中国石油企业栽了不少跟头。他们更清楚地意识到出海收购并不一定谁最有钱、谁报价最高就能中标;人人争抢的项目未必适合自己;并购交易完成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美国主流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田芳表示,中国企业正在改变“走出去拿资源”的老思路,要把经济效益而不是产量目标等摆在首位。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一位内部人士坦言,因为前期调查摸底不够或者缺乏专业人才配备,不少油气区块中标之后沦为“鸡肋”。一个个深刻的教训让油企出海学会了多项选择和理性放弃。

另外,对于中国来说,走出去找资源是保障国内能源供给的重要手段,但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之一,立足国内、提高能源自给率的基本战略不能忽视。

深水油气开发、极地油气和非常规油气资源是全球油气开发的三大增长极。在中国,非常规油气、深水油气是两块潜力丰富的宝藏。

作为中国海洋油气开发的主体,中海油正在构建一支“深海舰队”,积极探索深水油气开发。中海油首席执行官李凡荣表示,中国最大的深水气田——位于南海珠江口盆地的“荔湾3-1”项目有望年内投产。

南海油气地质资源量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近三分之一。然而,恶劣复杂的自然环境、高难度的开发技术、高昂的开发成本、复杂多变的周边局势,使南海深水油气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

“南海是中国深水油气开发的蓝海。”中国南海研究院海洋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刘锋介绍,近10年来,中国新增石油产量50%来自海洋,未来南海深水油气开发潜力巨大。

中海油官方网站披露的消息称,2013年中国近海将推出25个区块,可供外国公司合作开发,其中位于南海的区块有17个。中国海洋大学工程学院海洋工程系副主任黄维平表示,在全球深水油气开发大趋势和中国能源开源战略背景下,中国进军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的步伐有望进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