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动态 > 展会新闻

全球深海油气开发面临“拐点”

时间:2013-04-17 08:57 来源:zhanghaiyan 点击:

三年前墨西哥湾一个不经意的甲烷气泡导致了一场大火,造成了不可挽回的生态灾难,也使得BP付出了高达数百亿美元的事故赔偿。

尽管很多人将事故原因归咎于技术和经验的不足,但不可回避的事实是,备受争议的深海油气开采正迎来一个“拐点”。而改变历史的正是北美页岩气革命和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一体化发展。这些足以使高成本、高风险的深海油气开采业陷入一段深刻调整期。

回顾一下海洋油气开采业的历史,或许将会看得更清晰。

自1887年美国人以栈桥连接陆地的方式在距离加利福尼亚海岸200多米的地方成功打出了第一口油井开始,海洋石油工业迄今已经发展了126年。从最初的栈桥作业,到如今第四代的全水下作业,最大作业水深也从最初的十几米一直增加到如今的3000米,深海油气开采的成本和风险也如同坐上了火箭,一路向上蹿。

与此同时,不断高涨的油价和资源国家的民族主义运动潮,客观上支撑了这场深海运动。追溯全球比较成熟的深海油气(各个时期对深海作业的定义是不同的)开发区域的发力,恰恰是在上世纪50年代以来连续两波的资源国冲击下完成的。

第一次冲击波始于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立到1970年加拉加斯会议召开。大多数资源国开始意识到,石油本身作为一种不可替代而且储量有限的资源,不仅可以换来财富,而且具备战略价值。所以,资源国紧密团结起来,相互支持,同以“七姐妹”为首的外国石油公司争取权益,国际石油公司的利润空间被逐步压缩。在这次冲击下,不少国际油公司将触角更多地转向了海洋油气领域。正是在这一阶段,欧洲掀起了北海油气资源开发热潮。当时,各公司甚至将海洋石油勘探能力作为公司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仅1976年,全球浮动石油平台就超过了350台。
如果说第一波只是挤压国际石油公司的利润空间,那么资源国在上世纪70年代初开始的国有化浪潮则让国际石油公司真正遭遇重挫。国际石油公司几十年来高利润来源的基础——陆上石油租借权合同全部作废。国际大石油公司的上游资产大部分损失,而国家石油公司纷纷崛起,迎来“春天”。

在石油无法被有效替代的背景下,石油资源所具备的稀缺性迫使国际石油公司纷纷进入科技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非常规油气领域,如油砂、重油、页岩油、深海油气和极地油气等。相对较容易开发的陆上石油资源大多落入国家石油公司的掌控之中。

在众多的非常规领域中,深海油气由于常常要面对恶劣的气候和海况、复杂多变的海底地质条件,所以导致技术和工程过于复杂。这不仅推高了投资门槛,而且也带来了不可预知和不可控的潜在风险。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漏油事件的发生正说明了这一点。

就在深海油气难以摆脱高风险和高成本的紧箍咒之时,非常规油气领域的革命以及在此推动下发生的全球天然气市场变局,正深刻地影响其未来命运。

近两年,借助水力压裂和三维地震波技术,页岩气革命不仅颠覆了北美天然气市场,而且打破了常规和非常规的界限,而这一界限此前是以开发成本来鉴定的。价格近乎腰斩的页岩气深刻地撼动了常规油气高高在上的市场地位。

事实上,几乎所有开采成本高昂的油气资源都已经感受到压力。例如,巴西国家石油公司已经暂停了其盐下石油的炼化项目,因为在美国以页岩气为原料的化工产品面前,作为原材料的盐下石油难以逾越高成本那座大山。在欧洲天然气买家面前向来强硬的俄罗斯也开始同意与欧洲重新就天然气出口价格机制进行谈判。

如果以上案例只是说明页岩气在经济性上撼动了传统油气的地位,那么,技术日趋成熟且经济上已经具备可行性的天然气合成油(GTL)技术将彻底颠覆石油“不可替代”的神话。事实上,目前这项技术的经济可行性已经在北美地区被验证。未来这项技术将成为页岩气之后,下一个游戏规则的改变者。

这项技术不仅将彻底解决天然气的储运难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天然气生产商井口净回值的实际价格;更重要的是,在这一技术的推动下,全球天然气市场一体化将成定局。可以想象一下,价格低廉的页岩气将对石油形成有效的替代;而且,数据已经表明,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油气资源在世界范围内的储量丰富,分布平均。

未来,庞大且炫目的页岩气储量数据至少可以支撑人类再使用150年以上。而此后在长达一个半世纪内,人类的能源消费也将必然过渡到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上。如此一来,似乎可以让人们暂时忘掉美国地质学家哈伯特所提出的“石油峰值论”。

这里值得指出的是,正是因为对“石油峰值论”的担忧,使得石油始终成为一种储藏性而非即时消费的产品。对此,一直有学者指出,全球原油市场实质上早已进入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只是国家层面大规模的采购并进行战略储藏掩盖了这一真相。随着非常规油气在全球范围内的逐渐发力,这一真相将被揭示,由此带来的油气价格的整体性下跌似乎也将成定局。

面对这一潜在的未来趋势,时下高风险高成本的深海油气开采业必须考虑它的前路。